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家电

湖南首批彩电购买者:一台14寸彩电花了大约一年半的工资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19-4-27 6:31:31 人气:

  这话现在听起来一点分量都没有,但放在1986年,“那就是神气”。尚长平说这话时,摸了摸花白的鬓角,满脸。

  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电面世。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人才开始陆续淘汰12寸黑白电视,转为购买“带色”的彩色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12寸也仅仅变为“14寸”,湖南人潜意识为它贴上标签:“大彩电,带色的”。这个比喻不亚于上世纪90年代说金必须加前缀“18K”。那个时代,买一台彩电,光准备足够的钱那还不行。

  “那个时代,大彩电哪是我们这些20岁的小青年买得起的,还得是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才有这资历和积蓄。”尚长平一边与记者分享着自家第一台彩电的故事,一边打开手机视频联络上二弟尚长国。

  初期,那个凭票供应的时代,有钱也不见得买得到电视,更别说是彩电。视频里,尚长国说,“我们家在祁阳县下面的小镇。我爸太实在,虽说工龄长,但等他分到指标,估计1989年我们搬到长沙也买不到。”尚长国的性格活跃,与父亲尚德财、大哥尚长平迥异。也恰恰因为不同的性格和做事方法,老尚家的第一台彩电才抱回了家。

  上世纪80年代,“彩电票”不同于粮票、布票。后者属于生活必需品,生活补给品,老百姓可以靠积攒、靠节省来使用,而彩电票,更像是种指标。“不可能人人有份,那就先分给有需要的人。比如着急结婚的。”尚长平说。

  尚长平告诉记者,“我爸工厂从北方迁到南方,中南制药机械厂,怎么说也算是跟着厂子成长的,论工龄看资历也算得上是个老工人。”尚长平当时被分配到邵阳工作,尚长国也在中南制药机械厂,后来去了衡阳第二纺织机械厂。按照资历,工厂福利通常会优先照顾到尚德财。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尚德财优先住进了厂区小楼房,家里随后也陆续添置了自行车、手表、收录机、缝纫机等当时被称之为“三转一响”的四大件。唯独电视,因为并不属于生活刚需品,更多人选择去看工厂内放映的电影。

  “电视指标有是有,但不多。大家也没想着去争名额,毕竟那个年代月工资才60多块,买台彩电可要千把块。”尚长平回忆道,“在没有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工厂的人际关系也没现在这么复杂。我爸就和同事们商量着,谁家急,谁先买;谁没钱,大家凑。”

  那仅有的彩电购买指标,谁去买?最后的商定结果是,谁赶着结婚,谁先领指标。“我们做儿子的都20多岁小伙了,有指标也先照顾别人了。”

  当时邻居家新婚领了指标,抱回彩电,招呼大家看电视。尚长平的性格像父亲,实诚。别家买了电视,有机会还是会去串门看个新鲜;尚长国则是朋友多,子广,为了看上自己家的电视,尚长国可不甘静地等待。

  尚德财问,哪里弄来的。尚长国像个获胜的将军,一手撑着腰,一手拿过床上的蒲扇摇着说,“帮朋友忙,朋友帮弄来的。”言简意赅,尚德财想追问却被儿子挡了下来。

  “帮什么忙我都不记得了,总之指标拿到了,不把彩电抱回来才叫傻。”尚长国做事一向利落,懒得去和父亲纠结,赶紧催促着“明天就去抱电视”。

  尚德财没应声,此时心里却在做斗争。买彩电,觉得太贵,虽然攒了点积蓄,却不舍得全部花费在电视上;不买,那张指标怎么办?思来想去一夜,咬牙决定,买!

  “第二天(父亲)就踩着单车去了祁阳县里的五交化大楼。”尚长平回忆道,为了买一台14寸牡丹牌彩电,花了1040块,接近一年半的工资。

  上世纪80年代,“五交化”是指生产、供应和销售五金类、交通类、化工类或相关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单位。一个县城只有一家。要买电视,仅此一家。

  “当天下午,他一个人推着单车回来了。”单车到了楼下,尚德财才喊尚长平回来帮忙抬电视。“大三八(38式自行车)后座架了块木板,彩电箱子被绑在。”那时的彩电又被称为“大方头”,看起来方方正正,却前重后轻。虽然彩电被牢牢绑在后座,但重心极其不稳,也不怪尚德财“踩着单车去,推着单车回”——单车重心偏移,根本无法骑行,“十多公里,不远,但推着走下来也够呛。还不能松手离开车,脚架根本撑不住。”

  尚长平记得,那时的楼房楼梯狭窄,还时不时因为邻居的杂物占据了楼道。“一共三层楼52级楼梯,我们搬了15分钟。不是说重得难以挪动,就怕电视箱子撞到哪损坏,甚至不舍得让箱子印上污痕。”

  “挨家挨户串门,邀请邻居来家看电视,这简直成了习惯。”尚长国告诉记者,“我爸去买电视时,就让我妈把五斗柜下,给新彩电留个。等摆好电视,就急忙去串门,连电视都还没来得及试机。”

  “邻居来了,我还在调台。可不管怎么调,除了偶尔闪现一下的人物虚影,更多时候还是满屏幕的雪花以及断断续续的人声。”二十几岁的尚长平站在一旁看着邻居“参观”,分明看得出邻居们佯装羡慕的眼神,客套性地摸摸电视,问了几句“什么牌子”、“多少钱”。只是,电视中传来的沙沙声让这样的场景更加尴尬。

  “那时候,没。进口彩电可能还自带一根天线,国产彩电基本都要装土天线。”尚长国当晚就扛着根长竹竿回了家。对于做钳工的尚德财来说,用铝丝弯天线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唯一无决的,还是当时的电视机对信号的高需求。

  “什么时候信号不好了,每次(母亲)都跑去阳台,一点点转动着土制天线,而爸爸负责盯着电视。一有信号赶紧喝上一嗓门:好了,别动!慢慢松手。”在尚家兄弟眼里,有电视,没天线那几乎就是不完整的。久而久之,谁家有没有买彩电,无需挨户串门参观,直接上阳台看看,谁家有天线,谁家准是买了电视机。

  家里这台14寸电视一直用到1998年“光荣”,但依然作为古董被摆在偏房里。与它为伍的还有那台“红灯牌”收音机,看起来还能使用,其实都已经不再能出声。而原本的电视机位,已被一台小巧的18寸平板电视所取代。那是尚长国的妹妹当年去通程家电超市买来的,时价一千来块钱。

  2007年,尚德财老人去世,房子出租用。租房子的人都不怎么看电视,那台电视后来也坏了,丢掉了。

  时间线年湖南电视机厂成立,是我国最早生产彩色、黑白电视机的专业定点厂之一。“韶峰电视落万家”广告语不亚于燕舞收录机的广告宣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全年中国彩色电视机产量达到17233.1万台,累计增长1.6%。有专家预计,2018年彩色电视机产量将达到18143.2万台。而从中商产业研究院拿到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彩电1922万台。

  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国产到进口……中国电视机产业正放映着以来人民生活的影像。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视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年代,第一台彩电市场:花是红的,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很多现实的场面都可以得到真实的还原。从黑白到彩色的飞跃,仍是至今彩电业最重要的一笔。那时候,人们不惜所有的关系,就为了买到一台彩电,最好放到新房里——特有面子。随之而来的也不止这些,国产彩电越来越多,进口彩电也开始进入,彩电可以看的节目也渐渐多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台松下全进口19寸彩电需要1.62万元,而现在电商网站搜索一台100寸彩电15800元可以买到,一台55寸国产彩电两三千元就能买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彩电市场的价格,那就是“飞流直下”。除了技术的进步因素,价格战无疑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彩电是家电业中较早拿起价格战法宝的一个行业,也是将价格战实行最猛的行业。自1989年长虹率先举起价格战的旗杆后,彩电业的价格战几乎没停过,战事越来越密集,规模也越来越大。仅1995年后,彩电业就爆出过四次大战,小战更是不计其数。

  某种程度上,电视“新机取代旧机”,何尝不是中国人生活、社会变革、经济前行的一个缩影?其实,电视机的变迁也好比一部人人参与体味的历史剧,跨度虽小,但变革却深刻而剧烈。眼下品牌不论国内国外,越来越多电视机的铭牌都印上了“中国制造”,人们买东西不再“原装进口”,“中国制造”已成为一面旗帜。黄菊自杀真相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