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站长资讯

站长素材参考:抗日战争62周年纪念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2-8 1:14:58 人气: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族人民、各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一名士兵不见了为名,要进城。29军不准,日军就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的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中国的狂妄。但是,由于在上实行单纯依靠和军队的片面抗战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领土,国民亦迁都重庆。而中国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线月下旬,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军全军共四万六千人,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任师长,任副师长;第一二零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第一二九师,任师长,任副师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开赴华中前线。八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军作战。1938年6月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此举虽然暂时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造成上百万直接死亡或间接因而死,造成当地对的不满。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军、新四军为主的中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线,了自主的原则,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军和新四军,而对则采取以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的“大”。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地进行反“”、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黄土岭战斗中八军利用大兵团伏击的战术与日军第二混成旅作战,击毙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内亲日派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国民组织的三次长沙会战和1940年底的百团大战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其中日军伤亡2万多人;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率部血战到底,不幸。1941年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这些大捷一度改变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抗战士气。一些不受两党直接指挥的民兵组织(如蒙古抗日游击队等)也开始逐步壮大。至1940年7月,第18集团军已发展至近40余万人,并拥有约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近200万的民兵组织。成为华北方面日本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百团大战后,侵华日军将视线转移至它们的后方控制的华北地区。开始将前线作战的日军抽调至华北,以对美、对华战争物资的流通,1941年底,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并集中了傀儡中投入战场的全部伪军。为应对方面的游击战术,采用了“保甲制度”来断绝军队与当地民兵的接触,设立无人区,进行三光政策来八军的活动空间。为达到这个目的,日本军队希望利用来抗日力量,在华北进行了大量的惨案。并使用了违反国际法的来作战。其中1942年的冀中“五一大”,八军和冀中根据地遭到最严重的损失,八军伤亡1万多人,日军也伤亡2万人之多,有1万多青壮年被日军抓走充当苦力,战后八军主力撤离冀中,日军暂时控制了冀中平原。1942年太行区反中,八军司令部遭到巨大损失,副参谋长左权,副总司令彭德怀惊险突围。中国根据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协定》,应英国请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由远征军第一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

  另一方面,的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掀起了三次,消灭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发展进步,争取中间,孤立”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一面打退了的三次,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阶段。1944年,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与此同时,正面战场的豫湘桂战役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起了滇西缅北大。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将日军逐出国门。由史迪威和郑洞国指挥的中国驻印军也在缅甸北部发起了。中国驻印军先后在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和密支那取得大捷,全歼日军名震东南亚的第18师团,战果辉煌。1945年1月23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中队收复滇西失地,打通中印公,取得滇西缅北的胜利。

  1945年,八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由于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照会美、英、苏、中四国,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务院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务院通告,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大场防线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据守苏州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四行仓库的中队孤军奋战,不退,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到蒋介石的,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日军的攻势,八军第115师在师长、副师长指挥下,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9月23日,第115师派出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八军在平型关战役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抗日战争初期中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的中央军和中国领导的八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抗日战争初期中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岸,临城至赵墩的铁支线上,北连津浦,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日,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近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日,中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队全线,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队付出了巨大,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7500人。在中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民抗战的斗志。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 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这场以“大武 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 (是时,日本全国陆军的总兵力约90万人),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 。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 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 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公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并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为柱,公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和同蒲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重点了正太铁。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线的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以及主要公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在这些战斗中,八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在这段时间里,八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铁474公里,公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和八军的声望。

  1939年11月7日,八军晋察冀军区在涞源黄土岭伏击日军,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此役歼敌9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1939年12月18日,中国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指挥下,向被日军占领的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处的昆仑关发起,到12月31日,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沉重打击了日军中素称精锐的第五师团。昆仑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队罕见的一场成功的正面战。中队也付出了极大的,有11000人负伤,5500人为国捐躯。

  1940年3月20日晚,傅作义将军亲率主力奇袭五原。至3月22日彻底消灭日伪军,击毙绥西警备总司令永川信夫中将、机关长桑原中佐以下日伪军3000多人。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军队在赣北上高进行了为时25天的会战。中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以下1.5万多人。对中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会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障当时中国惟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4月17日,远征军派新编66军38师113团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地区,使7000余名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脱险。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队发动进攻。中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死3名联队长;中队死伤5万余人,3名师长阵亡。中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常德会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也称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中队近20万人与日军约9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战两个月。日军伤亡达29940人,中方伤亡也惨重,仅第四方面军的统计就达11223人之多。日军在这次战役惨败后,其在华战略便改为全面的收缩防守。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战的起点。

  7月8日 中央发出《中国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7月9日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彭德怀、贺龙等致电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进行抗日斗争,并代表红军战士请缨杀敌。同日,代表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7月15日 中央向送交《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再次表明了中国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全民族抗战的诚意。在中国的敦促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于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准备应战”。

  7月28日 日军猛攻北平南苑,守军将领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8月13日11月12日 淞沪会战 。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共约28万人,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大举进犯上海。中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舰艇约40艘,飞机250架,投入战斗。经过浴血奋战,中队毙伤日军4万多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迷梦。

  8月22日25日 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任;作出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线和艰苦的持久战。会议要求我军应站在抗战的最前列,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

  8月22日 国民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并同意设总指挥部,下辖3个师,每师定员为1.5万人。

  8月25日 中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军。任命为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副总司令),为参谋长。随后,八军主力在、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日 太原会战。会战过程中,中民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尽管由于军事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致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失守,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

  9月22日 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的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月25日 八军第115师于平型关伏击日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线日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中央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逸为参谋长。

  12月13日 日军占领南京并开始进行的大,疯狂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万人。

  2月3日5月19日 徐州会战。会战期间,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兵力。中队在台儿庄取得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给敌人以有力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日军虽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被打破。

  6月12日10月27日 武汉会战。会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中队共毙伤敌近4万人。武汉会战使日本的战略进攻停止,以主力回师占领区对付游击战争,从此,正面战场压力减轻,敌后战场日显重要。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0月25日12月8日 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取得反“”的胜利。12月 派掀起第一次。这次,以顽军向山西新军、陕甘宁边区和晋冀鲁豫地区发动的三次大的军事进攻为主要标志。八军奋起反击,至1940年4月,先后击溃各来犯之敌。随后,我军主动提出与军谈判,并达成休战协议。至此,派掀起的第一次被粉碎。

  3月30日 汪伪“中华国民”在南京宣告成立。汪伪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卫集团完全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4月6日 中央发出《关于敌军工作的》。此后,八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敌后战场不断对敌开展攻势,仅据1942年至1945年夏的统计,就争取投诚反正的日伪军达18万余人。

  8月20日 八军发起“百团大战 ”。这次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阶段,历时5个多月。在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46480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10月4日 黄桥战役开始。在历时5天的战斗中,新四军打败了顽军韩德勤部,歼其主力第89军、独6旅等1万余人,从而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

  11月29日 汪精卫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次日,日本与汪伪正式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按照条约中的条款,将使中国完全由日本控制,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日,发表声明,宣布日汪所订非法条约完全无效。

  1月413日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北移,在茂林地区遭顽军7个师的,“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弹尽粮绝,除两千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军长叶挺与顽军谈判被扣,项英。皖南事变是蒋介石掀起的第二次。事变发生后,中央立即领导全党全军在上进行反击,在军事上作了迎击顽军新进攻的充分准备。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打退了第二次。

  1月20日 中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为委员,逸为副军长。

  12月8日 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同时对日宣战。日军为巩固在中国的占领区,作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加紧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派也加强对我根据地的和,使得我根据地日趋缩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为此,中央于17日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提出实行“精兵简政”。这对我军渡过,敌后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5月31日,远征军因战局逆转而开始撤退。至8月初,一部退到印度(改称驻印军),一部撤至滇西边境。

  5月1日 日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大“”。经过两个月艰苦斗争,我军作战272次,毙伤敌1.1万余人。与此同时,我根据地也遭受严重,仅在敌人“清剿”阶段,被打伤和抓走的群众即达5万余人。整个根据地被分割成若干小块,部队活动异常困难。

  12月12日 《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号召各部队学习359旅垦荒经验。大生产运动由此而全面展开。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军民长期敌后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6月18日 胡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调动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掀起第三次。我军反顽斗争的一贯方针,在华北粉碎了李仙洲部对冀鲁豫边区和鲁南根据地的进犯,在华中全歼了进犯淮北根据地的韩德勤部,并沉重打击了进犯苏南、鄂豫皖根据地的顽军。同时,从华北抽调部分兵力增强陕甘宁边区的防御力量。由于我军态度强硬,措施有力,加之国内外的压力,蒋介石停止对陕甘宁边区的进犯,第三次遂被粉碎。

  9月8日 意大利宣布投降,并投入同盟国一方。从此,德、意、日轴心实际上解体,日本更加孤立无援。

  1月1日 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此后,八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各根据地军民不断歼灭日伪军,攻克敌军据点,开辟了一些新的抗日根据地。

  7月1日 中央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我军经过练兵运动,进一步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增强了团结,提高了战术、技术水平。

  1月1日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争取胜利早日实现》的新年献辞。此后,八军各部为执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发动春季攻势,为我入战略创造了条件。

  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

  5月8日 无条件投降。至此,欧洲战争结束,盟军作战重心迅即东移,全力对付日本。

  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28日,日本表示,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

  8月10日至11日,总司令发布受降及对日展开全面等七道命令。八军、新四军、华南游击纵队遵照命令,展开全国范围的大,取得辉煌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在战略中,共毙伤俘日伪军35万多人,收复中小城市250余座,解放了国土。在总司令发布命令,我军向被我包围之敌发出通牒,限期向我们投降之时,蒋介石却下达命令,要八军原地驻防待命,令军积极推进,令日伪军维持地方治安。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务院于1951年8月13日发布通告:由于“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于投降条约之后”,故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

  9月9日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10100多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东至平汉铁,北接正太铁,南临黄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山西、、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央北方局和八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西至平汉,北至石德、滏阳河,南跨陇海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口。1937年冬至1938年,先后建立鲁南、胶东、清河根据地。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军115师主力进入鲁西,与之会合。从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军多次“”,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5万余人。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华南抗日根据地:包括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在曾生等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建立东江根据地。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原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和海南岛人民,在冯白驹等领导下,建立琼崖根据地。两地都成立了抗日,粉碎敌人多次“”,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在中国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领导。“卢沟桥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他们以打击敌人后方和援助关内抗日为中心任务,交通,使日本侵略军疲于奔命。后来,日军主力回师敌后,东北抗战转入极端困难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出没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装备优势的日军斗争,直到获得最后胜利。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它是联结华北八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1941年3月,苏中区党政领导机构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4日,中央和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的抗日斗争,组织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纵贯其间。以津浦为界,分西、东2个地区。

  皖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由浦东南进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以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来的一大批干部,经过艰苦奋斗,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3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4个地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河南抗日根据地:开辟河南新区,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经过八军、新四军的共同努力,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对于全国抗战,控制中原战略要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鄂豫皖边区、湘鄂豫皖边区。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湘鄂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鄂南特委成立,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长江,建立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后因派大举进攻鄂南根据地,部队除留一部当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撤退鄂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极端困难中了抗日阵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队。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军撤退,海口、榆林沦陷。是日,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去独自抗击的日本军队,胜算几率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全中国。当时的欧美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六个月。我国内部的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 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 经过辛亥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中华民族开始,中国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登上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为中华民族的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和有效的动员所取代。 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和进步而累积的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并凝聚为抗击日本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历史,夺取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 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战斗和,她有决心有能力在“灭种”的“最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关键词:站长素材网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