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产业动态

入世后我国IT产业的发展思doc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19-10-31 23:49:46 人气:

  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PAGE 入世后我国IT产业的发展思 及集成电产业的发展举措 中文摘要 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知识,论述入世后我国IT产业的发展思及集成电产业的发展举措。IT产业是当前世界发展极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品门类多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我国的IT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入世后,如何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继续保持和促进业已存在的发展势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研究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思和重点,对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际竞争分析入手,分析竞争,确定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关键因素,全面介绍了我国IT产业的现状,并针对我国IT产业的特点和入世的要求,提出了发展思和发展重点,最后着重阐述了IT重点基础产业之一的集成电产业的发展举措,将视野由面聚焦到点,提出了集成电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措施,本文认为集成电产业的发展将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 关键词:信息产业、发展思、竞争分析 Post-WTO Roadmap for China’s IT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for the IC Sector Abstract By drawing on knowledge from the Management Science, this article seeks to outline the roadmap for China’s IT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for the IC sector following the WTO accession. Currently, IT is one of the stest developing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featuring high-tech, high investment, high output, high risk, and diversified products, etc. To some extent,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of a country. Though China’s IT industry is developing quite rapidly, it is nonetheless a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task for us to ce up to the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hile maintaining and boosting the existing growth momentum. In that sense, it is of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outline the roadmap and prioriti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our advantages and strengthen our core competitiveness. Beginning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dentifies key competition ctors. It then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T industry and outlines the roadmap and priorit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T industry and WTO requirement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sets forth development measures for the IC sector, which is one of the key pillar sectors of the IT industry, by zooming out to propos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a series of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sector.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 sector is going to provide a pivotal basis and solid guarante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T industry. Key Words: IT industry, Roadmap,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PAGE iii TOC \o 1-4 Abstract h 3 第一章 绪论 h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h 1 1.1.1我国IT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地位 h 1 (1)产业规模 h 1 (2)设计研发水平 h 1 1.1.2当前我国IT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h 1 (1) 我国IT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h 1 (2) 入世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h 3 1.1.3行业管理情况介绍 h 4 1.2 研究目的 h 4 第二章 IT产业国际竞争分析 h 5 2.1我国支持IT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及优惠政策 h 5 2.1.1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h 5 2.1.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h 5 2.1.3优惠政策措施 h 6 2.2国际竞争分析 h 6 2.2.1 世界IT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h 6 (1) 世界IT产业全球化步伐加快 h 6 (2) 世界IT产业在波动中仍保持高速增长 h 7 (3) 跨国公司主导世界IT产业的发展 h 9 (4) 加强对IT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h 10 2.2.2 世界IT产业加快结构调整 h 12 (1) 世界IT产业发展趋缓与结构调整 h 12 (2)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转型 h 14 2.3入世后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 h 15 2.3.1 促进IT产品的需求扩张 h 15 2.3.2 提高国际竞争力 h 15 2.3.3 促进公平竞争 h 15 2.3.4 互联网业将更加与合作 h 16 2.3.5 加速我国IT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h 16 第三章 入世后我国IT产业政策变化需求及发展思 h 16 3.1 入世后我国IT产业政策变化需求 h 16 3.1.1 入世后我国IT产业特征的变化 h 17 (1) 市场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 h 17 (2) 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产品制造中心之一 h 17 (3) IT企业从产品型公司向综合服务型公司转型 h 18 (4) 原有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将被打破 h 18 (5) 入世后,IT产业架构和标准的不可扭转 h 18 (6) 对IT产业链上游产品领导地位的争夺将加剧 h 18 3.1.2 产业政策制定原则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h 18 (1)减少对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强化宏观综合调控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成为信息产业管理工作的重点 h 18 (2)在制定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国民待遇原则”,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公平竞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h 19 (3)对国内IT产业的将由以“后期”为重点的宽泛转变为以“前期支持”为重点的有选择、有限度的 h 19 3.1.3 入世后我国IT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h 19 (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促进IT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法规,包括宽松的外部 h 19 (2) 完善信息产业行业监管体系 h 20 (3) 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 h 20 (4) 加大资金投入强度 h 20 (5) 改善发展,吸引高技术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h 20 (6) 制定和完善积极的出口鼓励政策 h 21 (7)利用采购政策,扶持民族IT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h 21 (8)注重基于网络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 h 21 3.2入世后我国IT产业发展思 h 21 3.2.1我国IT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h 21 (1)着眼世界,把握全球IT产业链分工 h 22 (2)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 h 22 (3)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h 22 3.2.2我国IT产业发展的基本思 h 22 3.2.3我国IT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h 23 (1)建立诸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h 23 (2)成为世界IT产品的重要生产 h 23 (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要在产业增加值中达到50%以上 h 23 (4)成为世界IT强国 h 23 3.3 入世后我国IT产业的发展重点 h 23 3.3.1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适用性方向发展 h 23 3.3.2技术结构调整以突破关键技术和开发适用技术为重点 h 24 3.3.3企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大公司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协作的格局 h 24 3.3.4市场结构向形成全球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 h 24 3.3.5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h 24 第四章 入世后我国集成电产业的发展举措 h 25 4.1 发展目标 h 25 4.2创造推动集成电产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 h 26 4.3加强国家集成电标准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研究制定 h 26 4.4普遍提高集成电技术的设计能力 h 26 4.5加快实施核心技术创新专项工程 h 26 4.6以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体制创新 h 27 4.7加快人才培养以保障产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h 27 致 谢 h 28 参考文献 h 28 附 录 h 29 涉及名词及解释 h 29 PAGE **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PAGE 48 页共 NUMPAGES 53页 PAGE 入世后我国IT产业的发展思及集成电产业的发展战略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我国IT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地位 (1)产业规模 得益于国际和国家政策,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以3倍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速度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形成整机与元器件、科研与生产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保持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地位,并成为全球彩电、手机、程控交换机、激光视盘机、显示器和一些元器件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2002年,界IT产业依然不景气的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10月,全行业生产增长20.3%;实现销售收入10379亿元,同比增长18.1%;出口725.5亿美元,增长40.2%,约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2003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4000亿元,出口8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三位,约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的9%。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已成为各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产业规模最大、外贸出口最多、效益位居前列的重要支柱产业。此外,随着中国制定的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软件产业发展逐步优化,使软件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2)设计研发水平 当前,我国IT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许多产品如家电产品、半导体微电子产品、程控交换机、手机终端等通讯产品已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趋势愈加明显,但是相应的科技创新及研发能力和水平却相对滞后。核心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1.2当前我国IT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我国IT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虽然我国IT产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调整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IT产业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IT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经济效益不高、关键技术落后、结构性问题仍很突出。归纳起来,当前我国IT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 与硬件制造业相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较小 软件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但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人员分散、抗风险能力差。我国信息服务业与硬件制造业的比重规模1998年为0.88:1,而发达国家比值一般都在1:1以上。在美国和日本,软件及信息服务销售额占计算机市场销售额的比例在5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10%。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薄弱,造成了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很低。 关键技术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尚没有能力掌握IT产业中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因而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仍不牢固,我们还不能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不掌握关键技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家的经济信息安全就无从谈起。 高端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 目前我国IT产业界普遍存在着中低档一般性产品供大于求的同时,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依然短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急需的高端由器、高档服务器、集成电、新型元器件等主要产品仍依靠进口。 市场开发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市场开发不足。目前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传统产业方面无论是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活动中的高能耗、低效率现象十分突出。而信息化综合协调力度不足,调控能力弱,渠道不畅、投资不够,不利于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 其次是西部市场和农村市场开发不足。西部和农村信息产业市场近年来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加大,大家一方面仍把重点放在争夺热门产品上,甚至不惜成本进性竞争。另一方面对本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市场开发不足,不能满足各领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 第三是国际市场开发不足。当前我国信息产品国际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均衡度差,总体上讲企业的国际品牌意识淡薄,部分企业还在有限的市场进性竞争严重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分工协作不深入 我国的产业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目前我国最大100家IT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IT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在20%左右,而发达国家早在1970年代就已达到了30—40%的水平。此外我国IT企业的生产协作程度也比较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技术联动机制。而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模块化制造网络,这种网络是在纵向生产分包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大企业与小企业在生产技术上的分隔,不仅影响着我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而且影响着面向信息社会的产业组织演进。 地区产业发展失衡、结构趋同 东部地区与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并有加大的趋势,如不改善,势必在国内出现“数字鸿沟”。同时东部地区信息产品制造业又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低水平重复现象,规划和发展信息产业具有一定盲目性,在不少低端产品生产上一轰而起,产业规模很大,但实际利润很低,有些市场很快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人才缺乏是制约IT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普通劳动力过剩,复合性人才、创新管理型人才和高科技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同时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和机制;特别是入世后,外商企业以良好的培训机制、优厚的报酬和科学的人才管理将吸引大批国内的科技专业人才,造成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2) 入世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面对趋紧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电子信息产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力度,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但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入世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十分明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 进口电子信息产品冲击国内市场,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2002年,我国开始兑现入世承诺,取消部分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配额,大幅下调进口关税,导致集成电、计算机零部件、电子专用设备和手机等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对国内相关企业形成很大冲击。今年,上述产品进口额的增长率均在20%以上。同时,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更加突出,跨国公司对内地同类企业和国内市场的挤压日益明显,进一步对产品价格形成巨大的下调压力,国内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调低产品价格,甚至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 企业缺少利用WTO规则处理有关贸易问题的经验 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产业界对市场准入、标准制定、市场监管以及对国外利用WTO规则对我国业界进行制约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一些国家在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提供WTO优惠待遇(如关税下调、配额取消、国民待遇等)的同时,开始利用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等非关税壁垒阻碍我国产品进入该国市场,一些跨国公司更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02年初因国外专利集团向我国DVD生产企业专利费而引起的出口纠纷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今后类似问题将呈上升趋势。 关税倒挂问题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2年我国开始全面履行信息技术协议降税义务后,移动通信、计算机等主要产品开始实行零关税,整机与部件的关税税率以及零部件与原材料的关税税率出现倒挂,致使国内企业的产品成本比直接进口整机价格高,国内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进口产品增加。关税倒挂现象导致国内一些企业将原在国内采购的产品改为直接进口,甚至出现整机生产能力外移的迹象,这对国内制造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合资企业独资化现象日益突出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三资企业的政策逐步放开,一些外资企业抓住时机,调整内部经营策略,快速进行战略转移,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独资倾向日益突出,表现为将新技术与增值业务转向独资企业、以提供新技术为条件换取对合资企业的绝对控股、对投资回报率高的合资企业实施收购中方股权等,这对我国合资、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负面影响。 1.1.3行业管理情况介绍 根据第九届决议,在原邮电部和原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信息产业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加业规划、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统筹规划国家通信主干网(包括本地和长途电信网)、电视网(包括无线和电视网)、军工部门和其它部门专用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使国家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这次机构,组建信息产业部,是国家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信息产业部目前编制为320人,共设13个职能司(厅、局),包括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综合规划司、科技司、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司、电信管理局、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特种电子装备局、信息化推进司、无线电管理局、外事司和人事司。 1.2 研究目的 在我国IT产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调整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IT产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我国IT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许多问题仍很突出。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我国IT产业的发展后劲。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IT产业将直接面对全球竞争,上述内在矛盾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因素,更对我国IT产业提出了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强烈要求。未来5-10年内,中国IT产业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中国的IT产业正融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并成为世界IT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我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具吸引力的IT大市场,还将有可能成为世界IT产业最大的生产。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与贯彻,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向纵身发展。这必将为我国IT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因而,我们必须站在全球范围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分析研究我国IT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跟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我国IT产业结构调整,世界IT产业发展和各种市场的最新变化趋势,切实推动我国IT产业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 第二章 IT产业国际竞争分析 2.1我国支持IT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及优惠政策 2.1.1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以来,我国根据经济科技发展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具有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我国在知识产权保律制度建设具有较高的起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复关”和“入世”的需要更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制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行政管理和司法两套体系“双管”齐下、并行运作的体制,除了已形成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和《计算机软件条例》为主体,以各种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及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立法体系外,我国还发布了软件知识产权政策性文件。 2.1.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1986年国务院决定设立电子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以软件和集成电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2001年,国家共计投入基金24.56亿元,支持项目723个。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信息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颁布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2.1.3优惠政策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信息产业部《关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2国际竞争分析 2.2.1 世界IT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IT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推进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带动了全球经济增长;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IT产业的调整与发展。 世界IT产业全球化步伐加快 在日益高涨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中,IT产业及相关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因特网在全球的普及,以及面向全球的市场化进程,则是持续推动IT产业全球化的两大重要因素。全球信息和信息产品的需求扩张,更直接促进了世界IT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扩张。 IT产业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的高新技术。从世界范围看,IT产业以两倍于其他产业的速度(10%)增长,其高度渗透性、高度带动性、高度创新性和高度倍增性,决定了IT产业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与波动产生着直接影响。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超过25%。由于IT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一国经济实力,都在加快IT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5年,IT在美国经济实际增长中占1/4的份额。2000年以来,IT产业对美国P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而在同期全球P中,已有2/3的产值与IT产业有关。进入21世纪,IT产业虽然面临新一轮的调整,但其仍将是新世纪里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产业。 IT产业加快向全球扩散 在IT产业加快向全球扩散发展的过程中,有三大特征值得关注:一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低附加值产业;二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积极实施全球并购,以控制全球IT市场;三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促进资源在全球生产、制造与营销中不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自19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市场的全面。这种全球范围的并购与结盟,在实现更快更好地占领本地化市场的基本目的外,共同开发新技术、新系统以及制订全球IT市场标准,也已成为当前IT产业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的重要目标。特别是WTO有关IT产业的协议的实施,还进一步把IT产业纳入全球经济中,加快了IT产业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例如1997年签署的《基础电信服务协议》使世界电信市场逐步达到最大可能的程度,目前已有70多个国同意国内基础电信市场,占全球市场总额的93%以上。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的竞争形势下,IT产业的全球扩散还体现为,竞争格局多元化和全球化合作这两大趋势并存的局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信息产业领域全面保持领先地位,因此,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将不断得到发展。 世界IT产业在波动中仍保持高速增长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以及市场过度投资、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等因素影响,发展与融合、调整与变革成为近几年IT产业发展的主基调。但可以预见,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应用普及,进而推动全球IT产业高速增长,仍将是21世纪IT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半导体市场已开始出现新的复苏 2000年以来,放慢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由此造成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需求低迷导致了半导体市场的衰退,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下降,进入低迷和调整。2001年是全球半导体业自1985年16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但是,半导体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产业,其市场前景仍然看好。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2003年3月3日发表的市场分析报告,2003年1月份全球半导体芯片销售达到1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该协会相当看好2003年的半导体市场。协会斯卡里斯说,由于信息技术投资复苏、无线通讯市场高速发展以及新增长点的出现,全球半导体芯片制造业在2003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报告预计,2003年全球信息技术投资将增长4%-7%,个人电脑销售将增长10%-14%。报告认为目前全球已有1.6亿至1.8亿台旧电脑需要更新。与去年同期相比,2003年1月份亚太地区的半导体芯片销售增长32.6%,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36%。与此同时,日本市场增长34%,欧洲市场增长16%,美洲市场增长2.8%。报告特别称,中国半导体芯片市场正以每年18%到20%的速度增长,去年市场规模达到17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半导体芯片的净出口国。另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公司(WSTS)称,1998年-200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约15.5%,200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2234.9亿美圆。乐观的预测包括2005年世界集成电市场的销售额预计为2700亿美圆,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集成电市场。 计算机产业维持稳定增长 随着技术、产品与业务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IT产业的产品价格也会随着成本的降低而快速下滑。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产业内部激烈的市场竞争,改变了计算机产业十余年来的高盈利和高增长的跳跃式发展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计算机技术创新及其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仍将是决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产业将获得稳定增长的持续动力,并将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高性能化,即未来并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将越来越快。预计2004年,百万亿次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将问世。2010年前后,一千万亿次的并行机将研制成功。二是智能化,通过采用集成度越来越高、主频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的芯片和更先进的软件,计算机的各项处理能力将不断增强。与通信、音视频技术的融合,以及嵌入式计算机与家电、各种工业设备的结合,将使计算机成为无处不在的部件。三是瘦型化与低价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上可共享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且瞬息可得,无须配置庞大而复杂软件的瘦型化计算机也将成为重要应用趋势之一。据IDC预测,随着性能越高、价格更低的PC芯片不断推出,低价PC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加。2003年,800美圆以下的PC产量将达5270万台,将占台式机产量的57%。 通信业正处于转型时期 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无论产值、利润,还是增长率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几年,随着信息的浪潮、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因特网商用化的迅猛发展,以及自身的过快增长和投资过热,终于使传统的电信基础设施与设备制造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并在2000年后出现大规模调整,但在整体上依然保持了继续增长。据Garter分析,2001年电信设备和基础设施收入将达到2647亿美圆,比2000年3810亿美圆下降4%。而2001年电信市场的总收入达1.4万亿美圆,同比增长8%,2002年有望增长至1.5万亿美圆。总体而言,处于历史性变化与转型过程中的电信业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网络带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多通信的变化。二是通信与移动通信将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软件和IT服务业快速增长 世界IT产业结构正从以硬件为核心向以软件为主导的方向过渡。2000年全球公司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总额达1万亿美圆,其中60%以上为软件及服务方面的投入,同年全球软件和服务业的收入占世界IT产业销售收入的61.7%。据IDC统计,2001年全球软件市场规模达到了2070亿美圆,比2000年增长18%。未来几年软件主要发展趋势集中表现为:一是网络化软件正在成为研究与投资的热点。二是软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日趋重要,软件安全性将成为的关键技术。 同时IT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也非常引人注目。2001年其市场规模为4000亿美圆,预计在今后几年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并于2006年突破10000亿美圆。 消费类电子产品将发展成规模巨大的产业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数字化发展势头不可,数字音视频产品必将取代模拟产品。数字、HDTV等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的推进为IT产业创造巨大市场空间 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信息化建设正在由点及面地迅速发展。在美国企业中微机的普及率为100%,并设有信息主管,60%的财务、贸易和管理业务的操作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仅企业信息化就足以支撑美国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占据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为适应电子商务增长的需求,美国用于信息技术部门的基础设施投资大量增加,使信息技术部门在投资行为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急剧增长。美国:到2004年,没有利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美国企业,将会失去首选供应商的资格。在亚洲国家里,近年来韩国的信息化进程及其IT产业发展势头格外引人注目。仿效美、日的信息高速公,韩国提出了“超高速信息通信网计划”,欲投资807亿美圆,以研制具有高清晰度的PCTV,并到2015年全面建成覆盖全国的光缆通信网络和以广域综合信息通信网为目标的超高速空中信息通信网。随后该国还提出2000-2004年间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和信息通信基础建设的“网络韩国21世纪”计划,投入约72亿美圆集中开发下一代互联网、光纤通信、数字、软件和计算机等6个重点领域的技术,把国家信息化水平提高50%以上。 (3) 跨国公司主导世界IT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跨国公司对产业的主导作用已成为世界IT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跨国公司主导世界IT研发创新 跨国公司对全球IT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跨国公司是IT技术储备和研发创新的主导力量。全球IT产业跨国公司将R&D紧密地与市场相结合,把生产加工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跨国公司开始转向研发、出售知识产权等靠技术创新获取利润的环节。 IT产业要求研发投入较高,其研究与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加构成了该产业成长的基础之一。通常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额的5%,而目前IT跨国公司远远超过此比例,如Inter公司占9.6%,Motorola占8.1%,Ericsson更达到了15.3%。各跨国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用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来进行技术储备,建立技术壁垒。2000年IBM在研发方面花费了50亿美圆,在美国获得专利权共计2886项。2001年获3411项,成为全美第一家在一年内独得3000项专利的企业,也是连续第九年赢得最多专利的企业。 跨国公司还通过并购实现其对世界IT产业的研发创新和技术储备的作用。特别是并购具有尖端技术、但又缺乏资金的中小型企业,是跨国公司为保持其产业主导地位而垄断技术资源的一种有效办法,更是为适应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而采取的战略行动。此外,跨国公司还在技术研发中组成战略联盟,加大投资,降低风险,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如原康柏公司联合三星、Inter生产Alpha芯片。 在经济和信息技术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还纷纷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形成研发创新网络体系,如IBM的7个研发机构,4个在海外(其中有1个在我国)。 目前,虽然全球经济增速减缓,IT产业发展势头受阻,但各跨国公司在调整的同时仍保持了对研发的持续投入,部署着面向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壁垒,以力争维持其在IT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和树立未来市场竞争优势的先机。 跨国公司主导世界IT市场 当前信息产业的制高点基本上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占领。微软、英特尔、IBM、惠普等分别是软件、芯片和计算机业的霸主。跨国公司占领了全球绝大部分的IT市场,建立了一体化的国际生产经营体系,主导了IT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到营销的各个环节。而跨国公司运营策略的不断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 (4) 加强对IT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步入新世纪,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纷纷针对自身在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产业发展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推出一系列的扶持和导向性政策。 美国不断实施新的IT发展计划 发达的信息产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动力。美国是世界上制订国家信息产业战略最早、颁布国家信息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并把信息技术的扩散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美国除注重宏观规划、立法、标准制订、市场、鼓励竞争外,还注重运用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杠杆,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相对宽松但规范的国内外市场、政策和法制,从而激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其次美国还为公共R&D和技术转换项目确定战略方向,确定优先资助的项目和有利于技术扩散的项目,鼓励私营企业参与重大R&D项目。由于的上述支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以年均30%的高速持续增长,已成为最大的产业之一。 根据不同时期的技术趋势和市场发展需要,美国还不断地在产业发展计划上推陈出新。如美国率先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信息高速公”的计划和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从宏观上勾画出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1996年通过电信法案,消除了在所有电信业务领域开展公平竞争的最后障碍。为促进因特网普及和发展,美国又提出了开发下一代因特网计划。1999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提出IT2计划,旨在支持美国在信息技术基础领域长期性、前瞻性和较高风险性的研究项目,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性研究、科学与工程先进计算机研究、社会与人才培养研究共三方面内容。 ii)欧盟加强对IT产业的管制和立法 欧盟国家在发展IT产业方面也在积极参加国际竞争。 英国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只有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实力,才能迎接未来经济竞争带来的挑战。因而英国制定了积极的IT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英国鼓励各管制机构在“三网”融合情况下的协调工作,成立了两个常任委员会,负责处理一些跨领域或重叠管理事项,以确保管制机制的相互协调。此外,英国还加强立法,1999年出台了电子商务法律草案,以应对21世纪初在英国建立世界上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计划。英国首相布莱尔还进一步提出,2002年英国要成为全球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2005年要实现全民上网。 作为“欧洲乡村”的近年寡妇村里的风流事来软件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国际竞争能力。据OECD研究报告,2000年软件出口85亿美圆(印度57亿美圆,中国2亿美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出口国。目前欧洲市场上43%的计算机、60%的 配套软件都产自,为此赢得了“欧洲软件之都”、“新的硅谷”等美誉。历届都鼓励外来投资,把吸引外资到投资办企业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实行税率优惠和补贴,并对投资者的利益予以。 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IT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韩国从两个方面拉动信息化,一是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IT产业。电信市场,打破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让多家企业参与竞争;网络市场,允许外商独资兴办网络增值服务企业等等,有效地吸引了国外和民间资本,迅速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二是全方位推广信息化应用。韩国早在1998年就出台了《数字签名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保》《个人信息保》等等相关法律,有利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进程。“数字化”计划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必须使用电脑履行公务,地方要与中央联为一网,实现“在一个网点上处理所有的公务”。目前韩国90万公务员全部使用电脑办公,采购则通过EDI进行。1999年韩国发布了“网络化韩国21世纪”的计划,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在2002年跻身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强国之列。 1980年代以来,的IT产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到1996年的10年间其产值增长了24倍多,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1990年代以来,地区的IT产业因其发展迅速,而被誉为“1990年代引人注目的明星工业”。自1979年起实施“十年经济建设规划”,将IT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工业。1981年又开始实施“IT工业发展计划”,将计算机应用、健全软件系统、加强对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训列为重点工作。还抓住欧美日等国主要集中发展大中型计算机的市场契机,从制造电子游戏机和消费性电子产品起步,以出口为导向,以个人电脑为发展主线,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脑半成品供应。IT产业以其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具有大量生产的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在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领域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IT制造业产值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新加坡正在推进“信息岛计划”,并决定投资7.5亿美圆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计划》。印度出台了一系列IT产业优惠政策,极大推动了软件业的发展。菲律宾提出了国家信息产业计划“IT21”,成为该国未来10-25年IT产业的发展框架和行程。其目的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其全球竞争力,最终成为“亚洲的知识中心,信息技术的领导者”。1999年也发布了《信息经济战略框架》,确定了发展信息经济的基本战略。2001年日本提出建立“信息技术(IT)特区”,在该特区内,一切妨碍信息技术发展的法规和准则将一律废除,还将大幅度地减少特区内企业的法人税。 2.2.2 世界IT产业加快结构调整 近几年来,世界IT产业发生了大规模动荡,投资及增长速度放缓,究其原因仍然是IT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因而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世界IT产业目前必须也正在进行着积极的调整。 (1) 世界IT产业发展趋缓与结构调整 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受阻和市场低迷中,世界IT产业的产品结构和地理结构已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变化趋势:一是IT软件和应用服务正逐步取代硬件成为支撑未界IT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新兴的亚洲市场正成为继欧美之后支撑IT产业未来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i)IT产业结构软化 全球IT产业结构的“软化”特征日趋明显,硬件市场比重下降,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比重持续提高,并成为促进IT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首先,一方面伴随IT产业中的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的规模生产的不断扩大化和利润水平的不断降低,未来的IT制造业正朝着研发、设计和专业化协作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尽管放慢脚步的经济形势使得新的IT设备购买决策已变得不大可能,但由于已购买技术的客户仍需要技术支持,为此,IT应用和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Gartner Dataquest对250家机构进行的调查表明,近两年硬件支持方面投入的平均增长率是28%,软件为27%。 其次,IT产业的竞争正逐步由技术的竞争转变为增值性服务的竞争,相应地,IT产业结构正逐渐从以硬件为核心向软件为主导方向过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软件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已不再是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全新服务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的竞争。种种趋势表明,无论是Linux软件成为潮流,还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服务商日益取代产品销售商,产品与服务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创新,必将成为未来IT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 第三,IT在科技、教育、人文、社会和经济各领域的渗透,为各领域的信息化提供应用服务,进一步地拉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市场已逐渐形成与软件市场、硬件市场分庭抗礼之势。据统计,全球IT服务总产值已经占到了整个IT产业的37%以上,并有望在2003年达到7220亿美圆。据统计,仅美国就有超过1.5万家IT服务企业。 由于在规模巨大的IT服务市场,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各企业的增长机会仍是可观的。目前,除了软件公司外,其他IT类公司也纷纷扩大服务领域的业务范围,加强IT应用和服务的业务能力。 世界IT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 目前,美国、日本仍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地。1998年美电子产品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31%,日本占24.6%。但近年来,亚洲界IT产业中的后起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区域性结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降低产品成本纷纷将生产移向海外,尤其是亚太地区,从而使亚太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和最大出口市场,约占世界的18.2%。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过走从设备引进、消化吸收、联合研制到自主开发的发展道,已经形成民族IT产业,不仅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可对外出口。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亚洲IT产业的兴起夯实了技术与市场基础,还为金融危机以来的亚洲经济复苏及其长期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且整个亚洲市场的健康发展,又将进一步创造出有利于亚洲IT产业成长的经济。 此外,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格局也已出现端倪。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正成长为国际性软件开发大国或通讯与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在日趋活跃的IT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带动下,亚洲经济可能以5-8%的较高水平稳定增长。总体而言,在对美出口依赖程度逐渐减弱的同时,亚洲经济和IT产业将进一步迈入自发性成长的良性循环局面。 (2)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转型 进入21世纪,IT领域的跨国公司为更好地适应激烈市场竞争、获得更多用户和更快发展速度,纷纷通过大规模并购、组织转型、业务结构调整、实施资源整合和组建技术联盟来进行经营战略转型。他们成为了全球并购增长和IT产业自身调整的主要力量。 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并购加速扩张 近几年来,全球电信业、网络服务业和IT产品制造业的跨国公司纷纷摆脱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扩张的发展思,实施形式多样的并购活动,以求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市场上谋一席之地。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IT跨国企业界范围内掀起了并购浪潮。 第一,全球电信业调整,率先引发IT产业的重组与并购。20世纪末,全球电信业的市场竞争加剧,并购活动风起云涌。如美国国际微波通信公司并购斯普林特长话公司,是有史以来公司并购金额最高纪录之一。 第二,新兴网络公司的兴起,使全球IT产业并购热点从传统的电信部门曼延到移动通信、光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和网络服务等领域。 第三,IT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加剧,技术创新的加快和产品价格的不断下滑,也IT厂商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全球竞争力而实施战略性并购行动。如宏基电脑公司先后兼并美国TI公司笔记本电脑部、西门子利多福公司PC部,成功实现了界电脑市场上竞争地位的改善。而另一类IT厂商在通过并购强化自身实力优势的同时,积极谋求向新兴市场转型的可能。如,在戴尔公司直销PC的强烈攻势下,惠普与康柏合并,创造了一个年营业额870亿美圆的新惠普,成为世界最大的服务器、成像和打印及接入设备(个人电脑和手持设备)厂商,还在IT服务、存储和管理软件方面排名全球前3位。 跨国公司加快组织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 随着世界IT产业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全球IT大企业纷纷实施战略性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的转型,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IT市场的竞争形势。 爱立信、摩托罗拉、通用、微软等IT新老巨头纷纷采用裁员、精简队伍、节省开支以及其他从各个不同层面上实施组织和业务结构调整,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些多元化的IT企业还出于集中资源和精力于最擅长领域的战略需要,大举剥离、出售或外包与核心能力不相关的资产或部门而引发大规模并购和重组。如英特尔公司决定放弃大型多功能由器及交换机业务,爱立信转包手机部门等。 跨国公司推进全球战略联盟 当前IT产业的并购、结盟已不再是单纯以增加市场份额为唯一要旨,共同开发新技术、新系统以及制订全球IT市场标准,也已成为并购、结盟的重要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加速创新、三网融合技术趋势以及IT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进行全球性的战略联盟与合作。 2.3入世后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 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于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加入WTO后,在IT产业领域我国将履行《信息技术协议(ITA)》和《基础电信协议(BTA)》,逐步对外资信息技术市场,这将对我国的IT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但总体上积极作用将大于负面影响。 2.3.1 促进IT产品的需求扩张 加入WTO后,关税大幅降低,IT产品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对于IT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来说,潜在的消费者可能成为现实的购买者,需求的扩大,有利于IT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品的推广普及,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 2.3.2 提高国际竞争力 根据WTO《信息技术协议》,我国进口关税将大幅度降低至3%左右,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半导体及其制造设备、科学仪器等200多种信息技术产品在2005年1月1日前将全部实现零关税。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产品价格的大幅度走低,将大大降低我国部分IT制造企业的零部件采购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关税的下降还将减少我国与其他WTO国的贸易壁垒,扩大一些性能价格比上有优势的IT产品的出口。 2.3.3 促进公平竞争 近年来,我国的IT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走私和盗版一直是影响我国IT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入WTO后,关税下降,将使该类产品的走私大幅减少,甚至停止。入世后,根据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要求各方扩大对知识产权的范围。这将促使我国重视知识产权,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同时国内企业和消费者也将因为更多地融入国际市场而增强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这些都有利于IT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公平和竟争,建立良好的产业经营秩序。 2.3.4 互联网业将更加与合作 入世后,我国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力度更大,将直接着眼于资本层面上的开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关键词:it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