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家电

钟林:三中参加工作的第一站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27 12:04:33 人气:

  1989年8月,我离开学习生活了四年的浙江师范大学,被组织分配到桐乡三中工作。当时的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又名桐乡市第一城镇职业中学,是嘉兴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点。学校设有初中、普高、职高、职业中专、普通中专等5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普通中专面向全省招生,生源相当优秀。

  1995年初秋的一天傍晚,尚未发福的我和怀着身孕的妻子在三中的校园里散步。我们走到操场南侧,抬头看见夕阳在高大的银杏树上洒满了金色,银杏树下有许多孩子在踢足球;银杏树北面矗立着一幢白墙绿瓦的新大楼,在大楼内外,少男少女们三五成群,有的手捧书本,有的肩背画板,有的夹着篮球,有说有笑,有玩有闹,千年古树与青春学子形影相随,交相辉映,在夕阳下构成了一幅树与人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你看,东边那幢行知楼,是校长亲自命名的,它与西边的树人楼遥相呼应,行知就是传授知识,树人就是培育人才,这样不就是完整的育人体系吗?我越来越兴奋,在兴奋状态下人也似乎变得聪明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桐乡三中大力并恪守陶行知教学思想,把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桐乡三中的大门正面,镌刻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把学会,学会处世,学会求知,学会健身确定为学校的校训,并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在高中部实施值周班制度,每个班级用一周的时间,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学校教学秩序,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承担文明礼仪、检查一日常规等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域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一个礼拜下来,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中的出现了一些违纪现象严肃处理,对学生中的一些突出表现则大力。学校制定了学生文明礼仪实施细则,引导学生循规蹈矩,彬彬有礼。学校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教育专家、社会、优秀毕业生代表到学校为师生讲课。学校的课余党校、课余团校也抓得红红火火。

  在那个年代,高层似乎还没有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以学会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践已经在银杏树下落地生根了。从93学年开始,我担任文秘(2)班的班主任,面对54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子,我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外,我大胆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尝试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我班学生在三年里基本上都担任过班干部,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去郊游,去野餐;每天深入到学生寝室里面,与学生促膝交谈,力求了解每一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记得有一个来自磐安的学生,她父亲被拖拉机撞成了重伤,家庭一下子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她想放弃学业回家劳动,哭着来找我办理休学。我耐心细致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我鼓励她一定要把中专念完,这样将来就有可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我还学生家长,困难是暂时的,孩子的前途则是长远的,学校也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后来我在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了六百块钱给学生垫付了学费,这名学生终于留了下来,并且顺利完成了学业。

  用心,细心,关爱,这就是我做班主任的基本原则。而当时的三中,还有很多比我更敬业的优秀老师,如乐观豁达的孙智慧老师,和蔼可亲的老师,青春靓丽的张凌云老师,严肃认真的茅胜杰老师,少年老成的傅福兴老师等,他们住在学校,以校为家,早上带着学生早锻炼,白天认认真真工作,晚上还要到学生宿舍巡视。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桐乡三中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教育局的高度肯定。

  学会,让桐乡三中的毕业生具备了特有的素质,那就是尊重领导,团结合作,踏实工作,锐意进取。而这样的素质,对三中毕业生的人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乃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桐乡三中的很多毕业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中有成功的企业家,有受人尊敬的好教师,有优秀的公务员,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不计其数,有的毕业生已经进入到省委大院。

  上世纪末,桐乡三中在顾树华校长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已经率先走在教育的上。实施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核心素养,这些今天依然时髦的举措,都能在当年的三中校园找到影子。

  学校在大规模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开设了一批选修课程,如摄影、书法、国画基础、影视欣赏、篮球入门、乒乓世界、家电维修、与口才等等。每周利用周六上午(当时还没有双休日)半天的时间,在全校高中段班级打乱行政班级,实施选修走班制度。

  全校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开设了学生喜欢的选修课;学生自主报名,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老师和学科去不同的教室上课。记得当时我开了一门选修课,名叫《社交礼仪》。我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并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自己编写了一本选修课程。这门课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听课的机会,我的选修课由普通教室转移到了阶梯教室,每次听课的学生达一百余人。选课走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和获得感。当今的课程,其精髓就是给学生自主选择权,增加选修课程,这在几十年前的桐乡三中就已经如火如荼了。

  三中的另一项是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整体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抓手,比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校报校刊,等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搞得轰轰烈烈。艺术节期间,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比赛,文艺汇演,辩论大赛,篝火晚会。在辩论比赛上,各班的辩手精心准备,唇枪舌战,好不热闹;在篝火晚会上,全校师生围坐在银杏树下,工作人员在操场正中点起了两堆篝火,各班学生轮流拉歌,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当年的我曾多次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策划,并主导了比赛、辩论大赛等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前几年,我在教育局基教科工作,在施勤高局长的重视和支持下,着力推进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总体的建设方案,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思,实际上也得益于当年在三中的实际工作经验。

  这几年,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很时髦,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许多教育家在不遗余力地在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桐乡三中,就提出了突出素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办学。要求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培育终身发展能力。例如,三中文秘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外,往往还有几项技能,如写得一手好字,练得一嘴好口才,男生爱运动,女生有文艺范儿。事明,正是这些看似多余实则非常关键的素养,为三中毕业生的生活、就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去年秋天,我到濮院办事,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已经阔别多年的三中老校园。南宋银杏犹在,寺湾老街依然。行知楼、树人楼人去楼空,微风馆、清风楼形影相吊。林荫道落叶缤纷,庙桥下河水浅浅。如今的我,韶光易逝,青春难留,不再,浪漫无痕,然而在三中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可见。因为,那里曾经是我工作的校园,是我成长的乐园,是我生活的家园。

  【作者简介】钟林,男,1967年生,桐乡骑塘人,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8月,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桐乡三中工作,十年青春年华均挥洒在银杏树下。在教育一线年,先后获得嘉兴市优秀教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喜欢写作,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随笔、散文、杂文等数十万字。后因工作需要调到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负责起草各类公文数百万字。现为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主任,致力于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