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产业动态

解读“三化”协调发展的“睢县模式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6-8-28 16:36:05 人气:

  “美丽乡村”睢县匡城乡匡城村

  本报记者王平本报通讯员刘景澎班林丽

  风生水起,群凤和鸣。

  今天,有着水城、凤城之称的睢县,借着产业转移大潮的机遇与平台,投入一场以上率下、改天换地的全民之战。

  齐心“鞋”力,“电”基未来,勇立发展潮头的睢县,瞄准制鞋和电子两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中原制鞋产业基地和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换挡提速,产业集聚区建设迈入厚积薄发、加速腾飞、全面跨越的新阶段。

  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放大视野、放远未来的睢县,凭借发展智慧和韧劲,在产城融合这盘棋上,盘活了农业、工业、商业互为促进、互相反哺的大棋局,探索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睢县模式”。

  2014年4月22日,省委书记郭庚茂到睢县调研时说,看了睢县产业发展后,感到很震撼,势头迅猛,经验可鉴,睢县大有希望。

  ◆土地集约: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无农不稳。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土地管理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处于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睢县,保障粮食安全首当其冲。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土地集约经营为抓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睢县县委、县政府把土地集约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中。

  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粮田,出台政策引导土地流转,补贴资金购买大型农机,扩大融资扶持种粮大户……通过积极引导,睢县农业集约化经营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依靠种粮大户入股的40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睢县海涛农机合作社经营、托管土地9000多亩。农机合作社社员集中开展作业,2014年完成机械作业面积22万亩。

  云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流转土地3000多亩,实施科技种田,产出的有机农产品直接对接大中城市居民厨房。从田地里腾出手的农民有些直接进入当地产业集聚区成为了产业工人,有些自主经营搞起了第三产业。

  胡堂金果、尤吉屯葡萄、河堤大樱桃、董店金银花……各类特色农业经营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截至2014年底,睢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4家,土地流转面积12.8万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土地集约经营的背后,睢县2014年粮食总产量18.6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在睢县,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土地经营的束缚,轻装上阵,主动向城市集中,汇聚成了一支促进农区城镇化的“生力军”。

  “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中,进而拉动了土地集约;土地集约又反过来促进人口集中,进而提升了产业集聚水平。三者之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吉建军感言,“三化”协调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富民。2014年,睢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这两组数字为睢县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给出了客观评价。

  ◆产业集聚:传统农区的工业化嬗变

  1月22日,豫东睢县,时令大寒,然而记者所到之处,仍然一派热火朝天。

  李宁、特步、达芙妮、鸿星尔克……睢县产业集聚区华莹鞋业展厅内,由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授权生产的各色运动休闲鞋琳琅满目。这家国内知名制鞋企业2012年落户睢县,3年不到,公司年产量300多万双,年销售额超1.5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和我国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只是制鞋产业,睢县产业集聚区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也一样红红火火。

  制鞋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像两只有力的翅膀,正在带动着睢县产业集聚区展翅高飞。

  然而,2011年之前,在全省上下产业集聚区建设风生水起之时,睢县却一度迷惘,苦于找不到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沿着农产品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的睢县,被兄弟县区远远甩在了后面。

  痛则思变。2011年下半年,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睢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制鞋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东引西进”工业化战略。

  东引,即抢抓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商丘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机遇,盯准一双鞋下工夫,打造“中原鞋都”。

  西进,即西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机遇,主动融入航空港区经济圈,变边缘为前沿,发展电子产品配套加工业,打造“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11年,睢县开始制定制鞋业发展规划,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目标,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当年,通过招商引资,安踏鞋业落户睢县,为制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2年6月3日,睢县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制鞋基地的思考与建议》,从产业基础、建设机遇、承接载体、用工保障、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六个方面对睢县发展制鞋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同时,积极发挥多年来为富士康输送大量技术工人,并与高层有密切联系的优势,下大力气与富士康集团对接,最终迎来了“走向前沿”的机遇——促使富士康入股金振源电子,将其纳为旗下配套企业,日产30万套手机配件。

  如今,随着郑州航空港区智能手机产业园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睢县又与小米、中兴等手机厂商建立合作。县内岱隆、诚裕等电子企业也纷纷向航空港区电子业务靠拢。

  通过“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目前,睢县产业集聚区“中原制鞋产业基地”已初见规模,“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雏形初现。

  据统计,目前,睢县产业集聚区现有企业129家,陆续开工工业项目84个,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商丘市在全省的12个重点项目中睢县独占3个。先后荣获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认定为“中原制鞋产业基地”称号,以富士康睢县产业园为主的电子信息企业也成为河南重要的手机配件生产基地。

  传统农业大县睢县,终于实现了工业化嬗变。

  ◆人口集中:城镇化让农民变市民

  岗位:1800元;计件:4215元;对比:6015元。这组数字是睢县华莹鞋业一名叫吴秀英的针车工2014年12月份的工资条,1800元是她每月的基本工资,4215元是当月计件所得工资,6015元是她11月份除去考勤、公休后能拿到的全额工资。

  吴秀英是睢县何集乡徐庄村人,今年28岁,有一个女儿,丈夫跑运输。她告诉记者:“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前几年在深圳一服装厂打工,也是计件工资,一月也就拿3000多元。现在厂里包吃包住,工资也高得多。”

  目前,在睢县,像吴秀英这样愿意留在家乡,实现“在集聚区打工、在城市安家”梦想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睢县每年有约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随着中原制鞋产业基地和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睢县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睢县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据统计,仅睢县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就安置就业4.5万多人。近两年,睢县每年都有约2万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城镇人口急剧集中,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长期、艰巨的民心工程,考验着我们政府如何实实在在解决‘人’的问题,让城镇化真正成为‘人’的城镇化。”睢县县委书记吉建军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于是,在睢县,取消了“农民工”这个概念,让进城农民不仅安居,而且乐业,真正成为城市的新居民,而不是城市的过客。

  为此,睢县县委、县政府牵头16个职能部门联合推出了36项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务工农民实现“在集聚区打工、在城市安家”的梦想。

  安居,睢县在产业集聚区内建成了可容纳将近10万人居住的东苑、西苑、南苑、北苑四个社区,同时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建设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为城市新居民提供保障。仅去年,睢县就筹集数千万元,在县城新建中小学校9所,满足了城市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

  乐业,政府每年向留在城里的新市民发放包括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房产购置、子女入学等多项政府埋单的“红利”。对生活困难员工,民政局为其办低保,劳动就业局为其交三金。

  引凤还巢,睢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迅猛势头,还吸引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青睐。毕业于平顶山工程质量学院的杨利梅,已在睢县金振源科技集团工作3年时间。她告诉记者:“前几年大学生就业普遍‘扎堆’大中城市,而大中城市人才集中,大企业难进,中小企业平台受限,而且生活成本也较高。县城的产业集聚区不少企业进入飞速发展期,对我个人发展更有利。”

  与此同时,睢县不惜重金,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同时,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区,初步形成县城东部的商贸物流区、西部的文化旅游区、中部的商务中心区、南部的老城商住区、北部的产业集聚区“一城五区”新格局。并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和国家AAAA级北湖风景区,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

  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目前,睢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20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2%。

  睢县县长吴海燕表示:“2015年,睢县政府仍秉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三产服务业,以产业集聚增加就业岗位,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四项机制:“三化”协调的重要保障

  心气顺了,发展劲头才更足。

  在睢县,群众的事情靠大家民主决策来解决,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问题不出县”,党委、政府“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唯恐服务对象不满意……改变源于睢县强力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基层服务群众、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机制”建设。

  最有切身体会的是基层干部。河堤乡马六村党支部书记唐爱勤最近尝到了“民主决策”带来的“甜头”。作为一名女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吃足了群众不理解的苦头。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她组织群众代表到先进村参观。没想到,参观回来后,群众纷纷主动把影响道路改造的院墙推倒重垒,还主动贡献出自留地建成了村里的文化广场,马六村一跃成了乡里“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问起经验,她总是笑着说,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只要用好民主决策,没啥难办的事。

  村“两委”是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是服务群众的第一个窗口。

  2014年,睢县集中加大了村级阵地建设,对全县545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61个已经不能使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按照面积适中、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要求,通过新建、整合、修缮等方式进行建设。

  记者挑选了后台乡闫庄村、白楼乡郭皮村等几个最为偏僻的乡村,发现村室大门口都有一张便民服务公示牌,上面乡党委书记、乡长、帮扶队员、包村干部、村干部等负责人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项目等一应俱全。“以前找村干部办事得满村子跑着找,现在好了,村室每天都有人值班,办啥事都方便。”胡堂乡刘楼村村民王久停说。

  矛盾调解化解工作在基层尤为重要。在城郊乡“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前,记者看到全乡31个村、1个居委会共32个网格覆盖点,下辖四级(组级)矛盾排查员120多名。

  当见到58岁的丁营村村委会主任丁在广时,这张无形的风格变得清晰而具体。“群众矛盾千差万别,不管什么矛盾化解起来都离不开一个‘理’字。我们村有6个矛盾排查员,一碰到矛盾轮番上阵,不一定谁对谁的脾气。”丁在广说,村子一共1200人,采取这种办法矛盾一般在村里就解决了。将近60岁的丁在广的手机里存储了几百家的电话,用起智能手机也是得心应手。

  “电话只是通信工具,其实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在像丁主任这样的矛盾排查员心里。”睢县综治办负责人说,目前全县综治机构设置专职人员300多名,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管理“网格”,群众安全指数达到了93%,获得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事有人办……心气顺了的睢县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推荐: